轉:中國教育網
臨近9月,又有一批幼兒園的孩子即將步入小學,從幼兒園升至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環境、學習強度發生了較大改變。兒童對初入學能否適應,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其今后對學校生活的態度和情感,并影響將來的學業成績和社會成就。
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實施《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從孩子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學習準備四大方面提出幼小銜接指導意見。建立入學期待、調整一日作息、培養閱讀興趣和能力……在各方面的準備中,其中,書寫這項細小又重要的“硬功夫”反復被幼兒園和小學老師、家長、孩子等各方提到。
“幼升小”:孩子人生中第一次“高考”
幼升小,很多家長面對這個階段就仿佛面臨孩子的第一次“高考”。
幼兒園時期主要教育方式以游戲和能力發展為主,而小學教育主要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學習為主。當孩子成為真正的小學生,生活隨之發生變化:色彩艷麗的玩具變成了呆板的課桌椅,每天的學習以游戲為主轉變到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繁多的科目、嚴格的規范,讓許多孩子進入小學后出現不適應,表現為上課坐不住、學習不專注、自控力差、厭學等等,導致家長十分焦慮。
在“幼升小”之前,幼兒園大班老師會帶領孩子進行入學準備,家長也應該根據孩子入學后即將面對的生活和學習等進行多方面引導,例如建立對小學生活的期待、調整作息、培育獨立能力、規則意識,以及為小學學習建立良好儲備等等。
青島市市北區某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李老師對記者表示,對于一年級的新生來說,書寫是一道“坎”。“小學紀律習慣學生們可以逐漸適應,但書寫卻是硬功夫。很多孩子沒有基礎的書寫技能,會耽誤很多時間在書寫上,別的孩子都寫完了,他每次都完不成,很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書寫基礎訓練,也是“幼小銜接”的重要組成部分,寫字好比是建房子,書寫的基礎培養相當于打地基的階段,房子是否牢固,主要看“地基”是否扎實。經過規范書寫基礎訓練的孩子,當步入小學階段,面對大量識字、寫字,甚至復雜字的書寫時,能夠更加從容地進入學習狀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住書寫“打地基”的黃金期
在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時,都會組織一次面試,其中要求孩子寫自己的名字幾乎是一道必考題。在教育部印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發展指南》)中,明確要求“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而“寫名字”的背后,是正確而規范的書寫要求。
讓孩子學會書寫自己的姓名,不僅僅是只學會寫兩三個字,背后需要孩子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包括樹立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規范的漢字書寫、掌握漢字的空間格局等等,而這些書寫的技能,恰恰是“幼升小”需要具備的書寫素養。
如何既能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又能讓孩子在升入小學時盡快適應書寫要求?抓住幼兒園大班這一段“黃金時間”非常重要。
知名書法教育者、優墨書法創始人于千棋介紹:“在‘幼升小’階段,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書寫習慣和書寫規范,包括掌握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學會使用格子找到正確的漢字位置,確保孩子順利度過‘幼升小’。”
正確的坐姿與握筆姿勢,是學習寫字的第一步,因為姿勢不對導致歪斜,在初學時形成后很難糾正。正確的握筆姿勢,是手指手腕相互配合,寫字時非常省力,在“幼升小”進行大量書寫時,優勢會更明顯。初學寫字的孩子,很容易把字寫得歪歪斜斜,所以都要借助習字格來找漢字的占位。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孩子們第一次學寫漢字,首先要認識的便是田字格。在家長和老師的指導下,可以幫助孩子更精準地剖析和把握漢字結構。
規范的漢字書寫,需要有字體去參考。例如優墨書法選用小學語文教材中通用的國家標準楷體_GB2312作為學員的主要學習字體,確保字體統一規范,深度契合小學教學目標。可以保證孩子學習書寫的規范性,在系統學習漢字組字規律時,也更加有章可循。
學習方法上,考慮到孩子的心理接受程度,不必要求每次寫很多,優墨書法將一年級上冊語文書的生字按照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分類,除了每周上課,每天只推送1-2個字的練習,每天練習10分鐘,防止孩子因大量練習太而產生抵觸心理。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書寫能力的培育可以讓孩子養成踏實細心的學習品質、堅強的意志力,增強美學素養。“在幼兒園大班時學習基礎入門書寫,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在這個階段,享受寫字活動的樂趣而熱愛寫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和規范的漢字基礎,這些會讓孩子受益終身。”于千棋說。